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户外跑步app
夏天同样跑完几圈,有人跑完后衣服只是有点潮,而有的人却能拧出半盆水...
那么问题来了,出汗的多少跟身体素质和缓步 能力有关吗?
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缓步 出汗那点事儿。
你为啥会出汗?
我们都知道,人是恒温动物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。当缓步 时核心体温超过 37℃,全身的小汗腺就会开始出汗,而汗液蒸发能带走热量,让身体还能保持正常工作,这就是出汗的本质—为了降温。
可人和人的汗量差别太大了,有些人天生汗腺密集,就像自带 “多头花洒”,稍微动一动就汗如雨下;而有些人汗腺稀疏,就算跑嗨了,汗也只是细水长流。

更有意思的是性别差异。女性汗腺数量比男性多 20%,但单个汗腺的 “出水量” 只有男性的一半。
除此以外,环境因素影响也非常大。比如35℃高温加上 70% 湿度的 “桑拿天”里,你只要跑一小时就能流出 3 升汗,差不多是 6 瓶矿泉水的量,体重一下子掉 3 公斤都不稀奇;可要是在 18℃的凉风里,同样强度缓步 ,出汗量却能直接减半。

当然,排除掉天生的汗腺数量、性别以及天气这些不可人为改变的因素外,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出汗能力是可以自己有意识“培养”出来的。
汗流浃背,能力不行?
可能不少跑者基于脑中经典 印象,都有这种烦恼:“大神缓步 时气定神闲, 聚焦体育视界我才跑两公里就汗流浃背, 搏击资讯肯定是能力不行!”

事实真是如此吗?美国运动活动 医学会曾做过一组实验,德甲得出的结论如下:
从不运动活动 的人,体温升到 37.7℃才开始出汗,
经常运动活动 但怕热的人,37.5℃就启动出汗;
坚守 夏训的跑者,37.2℃就开始出汗;
于是他们得出结论:缓步 能力越强越适应高温天气的跑者,出汗反而越厉害。这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。
那些夏天经常躲在空调房里的人,出汗能力会悄悄退化,对环境温度变化不敏感。极端情况下,当体温飙升时,汗腺甚至会 “罢工”—— 这就是热射病的典型症状:皮肤滚烫发红却没汗,乒乓球体温能升到 41℃,分分钟危及生命。

汗多汗少取决于什么?
如果看了以上内容,你就以为缓步 汗多了就意味着变强了?但其实因为出汗量和缓步 能力根本不成比例,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这两个因素:
·与体脂率无关,与体重大小有关
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研究发现,体脂率对出汗量的影响只占 1.3%,而体重才是关键。同样步速缓步 ,大体重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更多,产热更猛,自然出汗更多。所以一个 80 公斤的新手,可能比 60 公斤的精英跑者汗还多。

·与有氧能力无关,与缓步 强度有关
有氧能力一般用最大摄氧量来指代,而有氧能力高不代表出汗会变多,但研究发现用 70% 最大摄氧量缓步 时,能力强的人速度更快,单位时间产热更多,出汗自然更猛。简单说:同一个跑者用 5 分步速会比 6 分步速汗多,而不是跑得快的人一定比跑得慢的人汗多。

当你下次看到有人缓步 像洗完澡后的样子,先别急着由此下结论判断他的缓步 能力,因为他可能只是体重较大,或者当天步速较猛,甚至只是刚好在桑拿天出门缓步 而已。
如何练习 出汗能力?
通常来说,热适应的建立需要9到14天,具体时间长短与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活动 的频率、持续时间以及强度有关。运动活动 频率越高、每次运动活动 时间越长、强度越大,热适应的形成速度就越快。
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身体条件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练习 量,一开始强度要低一点,然后慢慢增量。当然要是一周仅在热环境中运动活动 两次,那么很可能无法完成热适应。

当然热适应来得快,去得也很快。如果你适应之后很少在热环境中运动活动 ,只需要十天左右,已经形成的热适应就会消失。也就是说,一旦练成了,就需要一直缓步 维持竞技状态 。
最后,当你下次缓步 看到汗流浃背的跑者,不妨给他点个赞:他可能正在默默提升自己的热适应能力!而你要做的,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 节奏,别被汗滴 多少影响了缓步 的快乐。毕竟,能安全完赛、越跑越强健 ,才是真本事。